由腾讯社会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技术馆联合推出的“DN.A网络素养公开课”开讲。DN.A,即Digital Natives Action,意为数字原住民行动,公开课上来自教育、心理学、企业等多领域的学者专家分享了如何健康科学的使用五彩斑斓的网络世界,为青少年生活和学习助力。

据调研显示,大部分家长没有在社交媒体上成为孩子的网上好友。由于不是好友关系,家长很难了解和监控孩子网络行为,帮助孩子预防网络风险。高年级学生认为父母经常在社交媒体平台中与自己互为好友的比率为3.7%。只有5.6%的14岁儿童认为,父母很了解自己的上网状况。53.1%的高年龄段儿童曾因为上网问题与父母争论过,这一比率到了14岁达到65%。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上网问题已成为影响家长与儿童亲子关系的重要因素。

数字时代,网络无处不在,孩子接触网络越来越早,堵还是疏?如何帮助孩子科学健康使用网络,而不是沉迷网络被网络绑架成为越来越多父母需要学习的功课。

腾讯公司副总裁姚晓光表示,我们工作生活的世界发生空前的变化,00后作为数字化原住民,网络就像空气一样存在。如何善用网络,已经成为教育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但是进入网络世界,孩子们需要父母的引导和陪伴。如何鉴别网络内容优劣,为有数字焦虑的父母提供亟需的网络知识素养需求,这是腾讯DN.A计划的初衷。

腾讯公司副总裁姚晓光

姚晓光给被称为“数字原住民”的零零后孩子们的建议有两条:“让好奇带着你去探索整个数字世界,并在探索中发现和创造自己新的可能,但同时对网络怀有敬畏和警觉之心”;注意健康和时间的管理,“每天在屏幕前不能超过两小时”。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波一直在做儿童上网行为研究。他认为,数字时代,许多传统的应对代际冲突的教育方法和内容正在失效,失去了对孩子信息来源的控制,失去凭自己成长经验预知风险的能力,失去传统家庭中知识信息的权威地位。我们需要新的方法和内容。家庭网络素养教育首先要做到对网络内容趋利避害。

张海波介绍总结了儿童数字化成长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后,为家长提供的家庭网络素养建议:及时了解孩子网上生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及早培养上网好习惯;适时增强孩子网络素养;在屏幕前做孩子的好榜样。此外,张海波还提倡家长和孩子展开“亲子约定”,共同成长。

在公开课上,姚晓光还发出了一封给孩子们的公开信,在信里,他代表“腾讯DN.A计划”提出了倡议——“每周一小时,不插电的陪伴”, 希望孩子们和父母一起约定,每周至少一小时,大家一起放下手机和其它电子设备,看书、玩耍,充分享受一段纯粹的亲子时光。

推动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不仅是企业、社会和家庭的责任,也是关系互联网和人类发展的大问题,它决定着我们将塑造一个怎样的互联网未来。

公开课上,腾讯还与人民日报客户端联合设计并推出了一款功能游戏《子曰诗云》,以唐诗宋词为蓝本,加入游戏的巧思和互动,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玩游戏学古诗。

在网络素养公开课外场,腾讯还展示了诸多内外部产品。内部产品有腾讯新闻少儿版、腾讯TV少儿版、小企鹅乐园、成长守护平台、未成年人家长服务平台“少年灯塔”、腾讯叮当与优必选合力打造的智能教育机器人Alpha Ebot等;外部产品有青少年在线人文教育平台“博雅小学堂”、儿童课后英语学习网站“爱乐奇”、探索未来教育的公益项目“少年派助学计划”等。